“星”服务·致美好|星级党群服务中心展播1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6-01

  近年来,元江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扩能增效,通过强阵地■◆■★、优服务、聚合力等系列举措,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便民、利民◆◆■■、惠民于一体的■■◆“一站式■◆■★■”暖心服务阵地,逐步形成阵地用起来、活动办起来、服务好起来、民心聚起来的良好格局。

  2024年,区级党群服务中心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以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核心★◆◆★,全面加强区本级阵地的运营与维护,统筹协调全区各级阵地资源,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成为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的红色枢纽不懈努力。

  从“办公”到“服务”,打造“多功能、有特色”的服务阵地★◆★★◆。便民服务“暖◆★■■■”■★■。强化基础服务■◆★◆◆★,统筹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卫生健康等便民服务事项,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全科窗口”,向群众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让党员群众办事更方便■■★■■★、更舒心★■◆◆■★。用好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广场■◆■★■、小区庭院等资源★◆,结合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庆日■■★■,联动辖区内单位★◆★◆■★、商家等资源◆◆◆■■◆,开展■◆■“党群凝聚合力 关爱一老一小”“凝聚党群心 共筑邻里情”等主题活动■★◆◆◆,为居民提供义诊、义剪◆◆◆■◆、免费维修家电等形式多样的暖心服务■■◆,把便民服务“搬到★★★◆◆■”居民群众身边,把党群打造为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红色家园”■◆★◆■◆。党员教育“便”。依托党群阵地建立“在元党员■■”管理服务站,探索推行服务站集中学◆■◆■、线上随时学、送教上门■■★◆■“三学”方式,建立★■★★◆★“在元党员”◆★■◆“点餐★◆■★”◆■★◆★★,乡党委“送餐”的教育培训模式,满足★◆■★★★“在元党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全力实现◆◆★“在元党员★■◆■”学习培训全覆盖★◆★★◆■,解决在元党员联系难★■◆◆、组织难、教育难等现实问题◆◆,凝聚“在元党员”红色力量。截至目前,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党纪学习教育、电商培训等内容★★◆◆■★,已开展“送教进城”活动30余期,共2500余人次参学■◆■◆★,送教上门140余人次,累计推送学习内容500余条★■■。特色活动“多”。以“覆盖广泛、集约高效★★”为原则,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会驿站★◆★◆■■、人才驿站、暖心驿站等站点建设相结合,逐步健全完善休闲、文体、教育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通过定期开展各领域人才沙龙、◆■★“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百日集中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服务活动◆◆★■■,切实通过增强党群服务中心“磁石效应”,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需求。

  从■■“建成★★◆◆■”到■◆★■◆★“用好◆◆★■■”,打造“纵到底■■◆■■、横到边”的服务阵地◆■◆■◆。阵地触角“深◆■◆■★■”。以增强开放性、贴近性◆★■■、便利性为指向,综合考虑区位特点■★◆、服务半径◆■★★◆■、常住人口等因素,采取有效利用闲置用房★■★、联建共享等多种途径统筹建设,不断深化红色服务矩阵构建。目前,以县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中枢大脑★■■★”,衔接10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灵活拓展“N”个商圈、小区等党群服务站点的“1+10+81+N◆■◆★”党群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形成坚实的基层服务网络,实现党群服务的全面覆盖与深度融合。功能布局“全”★■◆★■。立足服务对象数量、区域空间规划、便利党员群众等实际情况★◆◆,划分◆★★“一站式”便民服务区■◆★、会议培训区◆◆◆■、咨询议事区等功能区块,通过优化整合现有功能划分,把有限场地更多用于满足高频服务需求★■◆★★,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建好★◆■★”向“用优”转变。资源联动■■“广★■■■”。充分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辖区商户等★■◆◆■■“合伙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社区治理类、社区发展类■■◆◆◆★、社区安全类、社区服务类、乡村振兴类五类项目为主◆■■,共同实施15个初心合伙人项目,通过撬动资源和工作力量下沉至各级党群阵地,为党群阵地提供实体化功能支撑和资源保障◆★。截至目前,共有20余个商家成为红色联盟商家,3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成为初心合伙人■◆。

  为不断健全建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玉溪市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从需求出发、从问题出发◆★◆■◆■、从效果出发★◆★★◆◆,以提升服务力为目标★■,创新引入多元主体,用好用活阵地资源,探索符合辖区实际的党群服务中心运营模式。2025年,玉溪市持续从基础运行■◆★、政治功能、社会形象、教育培训◆■■、服务项目、平台营造6个方面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星级管理评价★◆■★★◆,以构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评价的立体模式■◆■◆,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服务优质化★■、常态化■★★。通过对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的自评复评、综合评定,评选出县(市、区)五星级16个■★、四星级83个、三星级163个,确定市级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20个■■。为展示党群服务中心用心用情用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的相关做法,本号将对部分星级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内容进行展播■■。

  突出“三个一★◆★◆■★”建设◆◆,红塔党群服务实现了◆■★◆“三个转变”: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从“中心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从“传统服务★■★”向“品质服务”转变。下一步,红塔区党群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党建+治理◆■★”融合发展,持续打造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江川区党群服务中心(文林街5号)于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1600平米,内设了服务大厅、党史展厅◆◆、智慧党建平台、党建书屋、群团之家、舞蹈室◆◆★、书画室、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各类功能室。近年来,江川区党群服务中心秉承◆◆■★★◆“开放★◆★■◆、共享、活力★◆◆■★”理念,持续深化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化建设★■■,不断拓宽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圈■■■★■”■★★◆■◆“人才圈”“治理圈”■■◆★,创新打造■■■◆“阵地有用◆■◆★、服务实用◆★◆■■、群众爱用”的综合党群服务阵地,为群众提供舒心、暖心、贴心的服务。

  阵地建设全域化,织密服务网络“一张网★◆◆◆★”。分级分类高标准推进阵地全覆盖建设,★◆“区-乡-村”三级121个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在人流量密集■★◆、沿街区域等拓展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新建玉溪文旅会客厅党群服务中心、中烟施伟策党群服务中心、初心加油站党群服务站■■★◆■。学校、医院、小区、行业部门等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25个。截至2024年末,全区共建成党群服务阵地146个,形成“121+N■◆■★”服务矩阵。阵地融合上实现突破★◆◆■,将人才驿站■◆、老年大学、图书馆★★★、新时代幸福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中心站点有机组合在一起,实现“一站式★■★”服务满足民众需求。积极融入所在商圈,融合拓展升级★■■★“红色放映厅◆★■◆”“税务小课堂”“青年夜校”“24h共享自习室”等多功能阵地,有效做到一室多用、交叉使用、错时使用,最大化释放空间活力,年累计为各级各类单位、组织提供阵地保障390余场。

  为进一步完善阵地运行■■★■,提升阵地服务水平,江川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致力在“阵地建设”★★■◆★“队伍管理”“服务优化■★■”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全力推进党群服务阵地转型,持续提升民生服务能级。

  空间“合伙”多元化,激活社会资源★■◆◆◆■“一池水”。深化“空间合伙人”机制■◆★◆■★,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拓宽丰富党群服务边延和内涵★★■◆◆。邀请党建联盟单位及各级党组织到中心当轮值“合伙人”,开展轮值服务46场次,主题党日活动40余场次■★■。践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要求,充分联动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社会能人等多类别主体16家常驻型“合伙人■★”,开展◆◆■“哇家玉溪的娃★★★■◆◆”“书香红塔·悦享生活★■★”■◆■■■◆“暖冬行动 温暖有你”旧衣回收行动■◆◆■◆、“芳华悦己 自在逐光”新时代女性讲坛、“金秋开学健康包”公益课程、“百米长卷纪念聂耳”百名儿童绘长卷■■、“我和我的祖国”非遗烧箔画作体验等党员群众齐参与的主题服务活动。区级阵地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党群活动190余场■★■■,服务党员群众5.7万人次◆■。

  从◆★■◆■“中心”到“心中★◆■◆■■”■■★◆■,打造◆■◆■★■“聚人气、得人心◆◆◆★■”的服务阵地。构建服务体系。依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组织81个村(社区)党总支走访摸排出全县留守老人707名和留守儿童3596名★■,完善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县乡村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制度,采取“一对一”“一对N”等方式,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查访等掌握特殊群体需求,累计走访600余次◆◆■■,收集建议300余条,解决困难100余件。整合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等资源★■■◆★★,开展40余场暖心服务■■★◆◆,覆盖2200余人次,帮助500余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织密扎牢县乡村关爱“一老一小”工作三级网络。搭建服务平台。依托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室等功能室,最大程度整合教育、人才、服务、阵地等资源★■◆■■★,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青少年素质拓展■◆★◆★”“银发技能培训★◆★◆■”等多项常态化服务,不断拓宽党群阵地功能。目前,全县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累计开办各类假期青少年素质拓展班20余个,“银发技能培训”30余场次★◆,惠及辖区3000余个家庭和1000余名老年人,逐步形成★★“老有所乐◆◆★■■、幼有所学”的关爱篇章。延伸服务触角。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旅居党员管理服务新路径,建立“1+2+N”体系的旅居党员服务站,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摸排出旅居党员46名,成立旅居人员党支部2个■★◆。打造“开放式主题党日”,通过支部共建■★、送学上门等方式■◆★★■■,为2个旅居人员党支部配备300本(套)书籍,推动旅居党员就近、就便学习◆★。提供多元化康养服务★◆◆★,联合医疗系统、养老机构等15个初心合伙人,开展义诊、义剪等服务10场次★★,组织乒乓球、气排球等交流活动7场次,增强旅居人员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与信任,提升旅居人员居住体验和满意度。

  队伍管理:搭建密切党群的 ■◆◆■“人才圈”。强化队伍培训◆◆■,打造业务 “硬实力■◆”■■◆◆。充分挖掘红色教育基地资源■◆■,打造红色精品教学路线,围绕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廉洁文化教育,通过★★■★◆◆“理论宣讲+实地观摩”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教育★■■■◆。每年举办党群服务中心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通过集中授课、专题研讨、现场学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队伍 “新活力★■★★”。积极发展离退休党员、退役军人、热心群众等担任志愿者,联合区人社局★■■★■、区人才服务中心谋划举办企业招聘会、见面会等活动,及时发布求职信息◆★★■■,对大学毕业未就业、退役军人群体提供就业机会,让党群成为居民“家门口”的舒适圈◆◆◆■■■,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主站点”★◆◆◆。坚持多元参与,保障服务“高质量★◆◆◆”。结合年度星级管理评价工作◆★■■◆★,每年对四星级、三星级党群服务中心颁发荣誉证书进行集中表扬◆★◆★,积极协调社会工作部、民政、人才等部门,对区内专业社会组织◆◆■★◆、社会人才进行摸排调研,以党社★★■■★◆“合伙”形式开展服务,不断提升抓党建促社建水平,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做好困难家庭、残障孤寡群体关爱和帮扶工作,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服务优化◆◆:构建便民惠民的 “治理圈”■◆◆◆■■。需求精准对接。聚焦民生痛点◆◆★、堵点、难点,系统梳理了30项常态开展的中心服务内容,依托 “三张清单◆◆” ,实施 “点单 + 派单” 式服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境清理整治、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政策宣传、知识宣讲★■、义剪义诊等活动56次◆■★■■。项目精准谋划。谋划开展★■■■■◆“初心合伙人”项目工作,评审立项2批次14个★◆■“初心合伙人★★★■”项目★★★★,以项目化运作的思维推进并组织党群服务活动,依托党群服务 ■◆◆◆“主阵地”,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送温暖◆◆★★■、送关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江川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群集结号、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3期■★,服务群众近2000人次。资源精准匹配◆★◆■◆。结合双报到制度安排,统筹30余家区直单位、200余名党员到中心开展轮值活动,对辖区内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进行摸排调研,吸纳符合条件的力量服务区级青年夜校,开设瑜伽、工间操◆★■★、书法、绘画★★◆■★、摄影等多个课程◆★★★★■,不断满足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兴趣服务供给需求。

  阵地建设:打造凝聚人心的 ■◆■◆“功能圈”。高标准建设红色阵地。以 “党建强■★★★、功能多、服务优、人气旺” 为目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统筹规划场所建设、机构设置和基础设施等要素,精心设置服务大厅、党史展厅、智慧党建平台等多个功能室,形成中心阵地■★“13+N■★■◆”功能布局◆■,落实专人值班、开放管理■★■■◆、错时延时服务等工作机制,服务覆盖周边5万户居民,以红色阵地“圈”出群众幸福生活■◆★★。推进群团共享模式。中心积极引入共享理念,整合区级群团部门资源,深化 “多站★■◆★■” 服务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创新设置妇女之家、青年驿站、工会驿站★★、■★■◆“暖蜂驿站”◆◆■,提供饮水、充电、免费打印、失物招领等9项贴心服务,进一步延伸党群服务半径。落实常态服务保障◆★。中心对外免费开放◆■,在党务栏公示公开工作人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激发党员队伍活力。结合“三张清单■■◆★◆◆”,为群众提供精细化◆◆■■★、项目化暖心服务,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 “建好■■★◆” 向 “用优” 转变。

  服务供给精准化,打造特色品牌■◆“一名片■★■■◆”■■。5月、11月定期优化调整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通过问卷调查、公众号等方式开通现场反馈和线上反馈通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需求,找准服务方向。实现“需求-资源”精准对接,成功孵化“魅力女性”工作坊、“翰墨飘香”楷书快写公益班、“周三绘本故事屋”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同时,围绕青年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及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创新实施“青年夜校★◆■★”品牌项目★■◆■◆★、持续做好“党群同心 青春实践营”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全年组织三期青年夜校■■■◆■,累计提供15类课程428公益课时,服务学员3065人次。联动消防队、戒毒所、玉溪窑址以及猫哆哩集团等资源,服务两期在营学员474人开展社会实践。以党、企★★■■、社、群全域“合伙◆★■”方式创新实施★■“初心合伙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项目获评“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最佳案例◆★★■”,项目经验在全市被广泛推广。年内立项22个★★★★,撬动非财政资金206万元。一系列特色品牌服务项目的开展,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贡献党群力量。